深耕學術、細緻編輯,期刊研究如何有效呈現?

楊翰森
Jan 30, 2024

--

期刊是學術界交流知識的主要平台,但是關注期刊的讀者,也有許多是想要吸取相關資訊或是對議題想進一步認識的一般民眾,因此其內容的深度和質量固然要專業有理,但用字遣句上卻要淺顯易懂。以下文章從學術研究和撰文編修兩個方面進行討論,提供英文編修相關的建議和指導,希望研究者們的心血都能有效地呈現在適合的刊物上喔!

一、深耕學術:

研究者們在分享自身研究主題與研究精神上,無疑是要追求自身專業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提供對讀者有價值的洞察和見解。在期刊的寫作透稿中,除了挑選合適的研究主題,深入分析相關文獻,並採用適當的研究方法。

在英文出版的期刊中,一篇文章最好能有4~5個「Keywords」(關鍵字)來吸引讀者話題,並維持整篇文章有3~5個重點,每則重點不超過85個字元,呈現該篇執行研究的具體動機與重要性。此外,作者應該關注當前學術界的熱點和趨勢,以確保自己的研究能夠對學科領域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二、細緻編輯:

期刊研究的有效呈現不僅取決於研究內容的品質,還取決於文章的呈現方式。如果作者並無多餘心力編修文章,也可委託許多專業團隊幫助審核,統一引用風格和排版格式,以提高文章的專業程度。

而這些服務平台甚至還能幫住學者們找尋適合自身主題條件的刊物投稿。確保每一個詞語都能準確表達作者的意思,每一個段落都能順暢地連接前後文。

透過有深度的學術研究,我們能夠為學科領域帶來新的知識和見解;經過細緻的編輯文章,我們能夠確保這些知識和見解以清晰、流暢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在撰寫期刊研究時,別忘了注意這兩個方面,以提升研究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喔!

Follow my blog with Bloglovin

--

--

楊翰森
0 Followers

微型自媒體經營者,分享新知與實用資訊